得了晚期甲状腺癌,没有办法手术了,真的就没救了吗?其实,在肿瘤精准治疗领域,只要找对方法,都可能改写生命剧本。近日,记者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北大深圳医院”)获悉万银鼎信,该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利用类器官培养和药敏实验,为一名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患者培养肿瘤“替身”,精准筛选出高敏感度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让鸭蛋大的肿瘤变小,并进行了切除,成功破解了晚期甲状腺癌的治疗之困。
33岁的马强(化名)住在东莞,几个月前突然出现嗓子疼、呼吸困难等症状,CT检查发现颈部左侧有一个巨大甲状腺肿瘤,直径达到了6cm,几乎有鸭蛋大小,而且肿瘤侵犯了颈部肌肉,气管,食管和颈部大血管,后经北大深圳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初步诊断为“局部晚期甲状腺癌”。
据悉,甲状腺癌常被认为是一种“幸福癌”,因为相比其他恶性肿瘤,它的恶性程度低、整体预后较好、治愈率高。但仍有约5%的晚期甲状腺癌治疗效果不佳,其死亡率达到50%。这类晚期甲状腺癌患者常面临无法手术切除、碘治疗无效及放化疗不敏感等问题,治疗的手段少。
“马强这种情况直接手术风险高,得先用药物治疗让肿瘤变小,给手术创造机会”经过详细的检查和研究后,北大深圳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李朋医生拿出了科室最新的“秘密武器”——肿瘤类器官培养+药敏实验。“通俗地讲,肿瘤类器官药敏实验,就是拿癌细胞养出个替身,再拿各种药物做测试,攻击癌细胞,看哪个最管用。”
医生对马强进行了肿瘤穿刺,获取了三份样本。第一份进行常规细胞病理检查,第二份进行多基因检测,第三份进行甲状腺癌类器官培养。很快,细胞病理结果显示,马强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基因检测显示,存在BRAF-V600E基因突变;类器官药敏实验提示万银鼎信,马强的肿瘤对多纳非尼(靶向药物)高度敏感。
幸运的是,马强在接受3个月多纳非尼治疗后,奇迹逐渐显现,肿瘤负荷的血液指标下降明显。复查颈部CT显示,肿瘤从一个“鸭蛋”缩小成一个“鸡蛋”,最长径较前缩小1.5cm,短径较前缩小0.5cm,气管压迫减轻,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也较前缩小。
手术后复查各项指标非常正常
根据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李朋团队帮马强制定了甲状腺全切和双侧颈部淋巴清扫的手术方案。虽然肿瘤缩小了,但手术风险依然存在,一是肿瘤与喉返神经关系密切,如果损伤就会导致声音嘶哑;二是4枚甲状旁腺如米粒般隐藏在甲状腺周围,如果有损伤就会出现手足麻木。
手术当天,李朋医生团队凭借丰富经验,精准分离肿瘤与气管、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粘连,完好地保护了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并完整切除双侧甲状腺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经过5个小时的鏖战。成功切除了甲状腺,且颈部一共清除123枚淋巴结,其中有17枚转移。术后病理显示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令人欣喜的是,手术后马强没有出现声音嘶哑、手脚麻木和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第5天顺利出院。出院后,马强经过一段时间的口服甲状腺素片抑制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和碘治疗后,门诊复查显示,各项指标非常正常。此外,他还顺利找到新工作,开启了新的生活。
据了解,北大深圳医院是深圳首个开展类器官药敏实验指导晚期甲状腺癌精准治疗的医院,马强也是该院首例采用该方案治疗的患者。治疗和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针对晚期甲状腺癌的个体化精准治疗迈入了新阶段。
采写:南都记者 韩成良
万银鼎信
倍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